中国一道禁令, 让冯德莱恩不知所措, 本届中欧峰会硬着头皮也得来
- 2025-07-28 08:24:02
- 538
在7月,正当欧洲那边嚷嚷着要跟咱们的电动车“掰手腕”的时候,北京这边悄无声息地出了一张牌,直接让布鲁塞尔那帮官僚,尤其是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,整个人都懵了。
事情是这样的,中国商务部和科技部前脚刚更新了《中国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术目录》,后脚全球的新能源车圈就炸了锅。简单说,咱们把压箱底的几项电动车电池制造核心技术,正式列入了“谢绝外传”的名单。 这其中包括了怎么从盐湖卤水里高效提锂,怎么从废旧电池里回收关键材料这些“点石成金”的绝活儿。
这道命令,表面上看,是中国在保护自己的技术知识产权,天经地义。但你要是结合眼下中欧这点事儿来看,那味道可就全变了,这哪是关门,这简直是釜底抽薪。
这些年,中国新能源车,尤其是电动车,发展得有多猛,你我都清楚。技术好、产业链全、价格还亲民,直接把欧洲那些百年老牌车企打得有点找不到北。欧洲人急啊,但他们也精明,琢磨出了一个“引狼入室”再“关门打狗”的算盘。
你看,比亚迪去匈牙利建厂了,宁德时代也计划在西班牙搞个超级电池基地。欧洲各国政府又是给地又是给政策,那叫一个热情。为啥?他们想得很美。
第一,解决就业。一个超级工厂能带来成千上万个工作岗位,这在经济普遍不景气的欧洲,可是实打实的政绩。
第二,盘活产业链。你来建厂,总得用我本地的零件、物流、服务吧?这就能带动一大片配套产业。
最关键的是第三点,也是他们最阴险的一点:技术溢出和产业链控制。 他们天真地以为,只要你把厂建在我这儿,你的技术、你的工艺、你的管理模式,天长日久,我总能学个七七八八。就像咱们当年开放市场,用市场换技术一样,他们现在想用他们的市场,换咱们的核心技术。
打个比方,比亚迪在国内卖车,那是“中国制造”,是竞争对手。可比亚迪在匈牙利生产的车,摇身一变就成了“匈牙利制造”,是“欧洲自己人”了。他们想把咱们从规则的制定者,变成给他们打工的,最终把最核心的电池产业链,牢牢控制在欧洲本土。
这个算盘,可以说是打得非常精明。一边享受你带来的好处,一边琢磨着怎么把你“消化”掉。
就在冯德莱恩和她的团队以为一切尽在掌握,甚至还盘算着用“反补贴调查”这张牌,在接下来的中欧峰会上好好跟咱们谈谈条件的时候,北京直接把桌子给掀了。
咱们这道技术出口禁令,等于明明白白地告诉欧洲人:“兄弟,欢迎你来投资,厂子可以建,车也可以造。但是,对不起,最核心的那几手艺,你别想学。”
这一下,欧洲人傻眼了。他们原本的剧本是,中国企业带着全套技术和设备来“扶贫”,结果现在发现,来的只是个“组装车间”。最关键的提锂技术、电池材料制备工艺,都得在中国国内完成,或者需要经过极其严格的审批。
这么一来,欧洲建厂的成本和技术壁垒一下子就上去了。没有了中国的核心工艺,他们就算挖到了锂矿,也得辛辛苦苦地运到中国来精炼加工,然后再买回去。这一来一回,成本至少增加两成。德国汽车工业协会第一个跳出来警告,说现在欧盟电动车超过两成的供应链都依赖中国,强行“脱钩”等于自断手脚。
现在,我们再把镜头切回到冯德莱恩身上。
就在前段时间,她还通过各种渠道放风,摆出一副高姿态,暗示自己可能不出席本届中欧峰会。这其实是一种典型的谈判施压伎俩,想用自己的“出席”作为筹码,逼迫中国在所谓的“产能过剩”、“市场准入”这些问题上让步。
她以为自己手里有牌,可以拿捏北京。
结果呢?中国根本不跟她谈那些虚的,直接亮出了底牌——技术。这下,冯德莱恩的处境就变得无比尴尬。
来参加峰会吧?之前狠话都放出去了,现在灰溜溜地跑来,气势上先输了半截。而且来了能谈什么呢?你最想要的电池技术,人家明令禁止出口了,你手里的筹码瞬间贬值。你再拿“反补贴”说事,就显得特别苍白无力,因为人家已经扼住了你产业的咽喉。
可要是不来呢?那就更糟了。不来,就等于自动放弃了谈判桌上的席位,等于向全世界宣布,在这场中欧博弈中,你欧洲先退缩了。以后再想谈,门槛只会更高。这对于一个想要展现强硬领导力的政治家来说,是不可接受的。
所以,你看,里外不是人。最后权衡下来,只有一个选择:硬着头皮也得来。 哪怕是来走个过场,也得把这个场面维持住。
更有意思的是,就在冯德莱恩骑虎难下的时候,大洋彼岸的特朗普,那个曾经把“对华强硬”挂在嘴边的商人,最近的口风却软了不少。
他一边在公开场合说要用“友善的方式”和中国竞争,一边默许了英伟达继续向中国出售某些型号的芯片。彭博社甚至爆料,特朗普在内部会议上,反而是对华最不“鹰派”的那个人。
为啥?因为商人出身的特朗普看得最清楚:生意就是生意,跟钱过不去才是傻子。 中国在电动车、人工智能、绿色能源这些未来的赛道上,增长势头太猛了。根据最新的数据,光是2025年上半年,中国的新能源车销量就占了全球的近45%。美国车企想活下去,想赚钱,就绕不开中国市场和中国的供应链。彻底把中国推开,只会让中国加速整合“全球南方”的市场,最终形成一个美国无法控制的、更强大的技术和市场体系。
特朗普的务实,反过来把冯德莱恩的“强硬”衬托得像个笑话。人家美国都开始算经济账了,你欧洲还在那儿纠结政治姿态,这不是典型的“死要面子活受罪”吗?
说到底,冯德莱恩和她所代表的欧洲,之所以会陷入今天这种被动局面,根子还是在于自己“无牌可打”。
这些年,欧洲的产业链空心化问题越来越严重,传统制造业优势不再。尤其是在新能源这个赛道上,起了个大早,却赶了个晚集,被中国弯道超车。德国、法国的那些传统汽车巨头,转型慢、包袱重,眼睁睁看着中国车企攻城略地,除了抱怨和要求政府保护,几乎毫无还手之力。
欧盟内部也不是铁板一块。像匈牙利、西班牙这些国家,张开双臂欢迎中国投资;但法国、意大利的保守势力又高喊“狼来了”。根本形成不了一个统一的对华战略。
这种情况下,搞一个“反补贴调查”,就成了冯德莱恩为首的欧盟官僚们,唯一能做的、显示自己存在感和“强硬”姿态的事情。这是一种政治表演,是做给内部看的,意在转移内部矛盾。
他们也知道,真刀真枪地打一场贸易战,欧洲输不起。但又必须得摆出要打的架势。
现在,中国用一道技术禁令,把这场“表演”的幕布给扯了下来。球,被结结实实地踢回了欧洲的半场。
参考文献:
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网站:2025年7月15日《商务部、科技部关于公布〈中国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术目录〉的公告》
京报网:2025年7月4日《中欧电动汽车谈判只欠临门一脚,考验欧方政治意愿》
环球网:2025年7月19日《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就调整〈中国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术目录〉应询答记者问》
彭博社:2025年7月《特朗普对华政策的务实转向与欧洲的困境》
德国汽车工业协会(VDA):2025年第二季度产业报告
- 上一篇:小沈阳女儿韩国出道
- 下一篇:中韩应坚定睦邻友好方向